公主心計18
關燈
小
中
大
公主心計18
太子妃有些慌了, 不自覺的去看太子,尋求幫助。
李隆基這個時候也不知如何是好,本來都已經設計的好好的。他知道每天太平公主都是獨自跑進去念經, 身邊只有貼身宮人, 根本沒法夠證明她沒有去對太子妃用刑。怎麽他剛剛一布局就節外生枝, 而且他根本沒有收到任何有關消息,派去註意離王一舉一動的手下也沒傳來離王的新消息。
太子定了定神, 他覺得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在說謊使詐!
所以他面色平靜地說道:“姑姑大可以把所謂的證人請過來,臻兒不可能說謊, 我也很好奇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!”他看向太子妃的目露安撫,讓她先不要自亂陣腳。
無音大師和離王已經進殿:“貧僧參見皇上,公主,太子……”
皇上說:“無需多禮,這次請大師前來是有話想問你。”
大師說:“出家人不打誑語, 貧僧出口之言,必無半句虛假。”
太子和太子妃都很緊張。太子更是心中不定,上次離王之所以能夠得以正名歸位,都是因為這個老和尚的幫助,無音大師說是不打誑語,明顯和太平公主與離王都有交情,他會幫誰一目了然。剛剛他還抱著僥幸的心理,猜無音大師並沒有來宮裏,現在人都到了眼前,太子的僥幸自然破滅。
皇上親自詢問:“請問大師,皇妹她今天是否有在佛光寺禮佛, 還和大師暢談佛法?”
無音大師說:“不錯,公主今日一直在佛光寺裏祈福, 貧僧就在一旁誦經,可以作證。”
皇上說:“那她是否一直未離開佛光寺。”
太子立刻插話說道:“公主是否曾經消失在大師眼前?請大師仔細想想,便是片刻也不能漏,這件事情幹系重大,還請大師考慮清楚再做回答。”
太平說道:“剛才太子妃不是說本宮一直在回心院折磨她嗎,怎麽現在太子退而求其次,片刻的離開都不能漏了?莫非本宮會上天遁地,片刻就從佛光寺到達回心院,並且完成折磨太子妃這麽耗時的任務?”
太子辯解道:“也許是臻兒受到的刺激太大,一時記錯了,也許公主你只是出現了片刻,就卻被她誤認為是很久。畢竟她的眼睛一直被蒙著,又受了驚嚇,判斷有誤也情有可原。”
無音大師在來之前也已經了解了事情的經過,知道太子妃說今日太平公主把她抓走毒打。他直覺覺得對佛經有那麽深刻理解的人,不會做齷齪的事,何況無音大師自己就是太平公主的時間證人。
無音說:“貧僧所知,公主在辰時三刻就已經入了佛光寺,一直到酉時過半才離開。公主殿下極有慧根,貧僧向公主討教佛經,公主還勸說貧僧不能廢寢忘食,還特地與貧僧共同用了午膳和晚膳。貧僧作證,公主一步沒有離開佛光寺。”
太平對無音大師客氣地說:“討教不敢當,大師佛法高深,本宮受益良多。”
太子表情嚴肅,“大師還是再好好想想,難道公主竟然片刻都未曾離開過?”
離王是陪著無音大師來的,覺得太子的這種暗示真的是居心叵測,一整天的時間,太平公主總要解手更衣,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和大師在一起。而現在太子竟然在找這個漏洞,簡直是強詞奪理!正所謂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!
離王覺得太子如今的所作所為早已經顛覆了他對太子的曾經的印象,離王剛進宮還是個侍衛認太子為主的時候,認為他會是個勵精圖治的未來明君。那時離王因為太子的三言兩語,就可以為了能夠輔佐太子,與他共創盛世感到驕傲。
可是掀開那層粉飾太平的皮,原來太子之前的那些君子行徑,都是裝出來博取好感給別人看的!他早就學會了在所有人面前維護他那個形象。這一次,太子和太子妃竟然想出苦肉計嫁禍給太平公主。
這些已經讓離王失望至極,離王當然不會以為是太子妃單獨行事,太子和太子妃是利益共同體,太子妃一向是以太子的利益為目標。他這個曾經在太子麾下的人對這一點有更深刻的認識。
離王開口說道:“太子,你這麽問不太合適,人有三急,必然都有偶爾離開的時候,莫非有人可以一整天待在一間屋子裏?”
無音大師並不傻,而且比大多數人活的都通透,太子的威脅和傾向已經很明顯了,換做是貪生怕死,怕得罪下一任帝王的人,也許說會順著太子的意思。可是無音大師並不是那種審時度勢為自己之人,他說:“貧僧可以確定,公主並未離開過佛光寺。”
太子卻不接受這個說辭:“荒謬!公主必定中途離開過,而大師沒有註意,否則太子妃這一身的傷是哪來的?臻兒一向賢淑孝順,難道會平白無故的汙蔑公主?還請父皇明察!”
皇上一直靜靜聽著他們的爭執,並沒有發表個人意見。
無音大師對看起來很虛弱,像是受不住這些盤問而垂下頭的太子妃說:“太子妃請聽貧僧一言,執念太深,會作繭自縛。惡由自己做,又由己汙,己不作惡,自得清凈。”
李隆基怒了:“你敢汙蔑太子妃,不怕觸怒本太子?”
無音大師說:“生本無償,何來驚懼。一念之正,百邪隱退;一念之差,萬劫俱來。”他前一句話說自己,後一句話確實在對著太子妃說。
太子妃對上他的目光,似乎有已經被看透的錯覺。
無音大師在武皇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得道高僧,還常常被請進宮宣講佛法。當今皇上甚至明知道他喜歡雲游四海,仍然讓他主持佛光寺。
所以無音大師的人品是十分可信的,如果公主當時不在場,老和尚絕對不會幫太平撒這種謊。這點皇上還是絕對相信的。
那麽究竟誰是誰非,已經不言自明。皇上意味深長的看向太子妃。
太子妃本就心虛,更不敢和他對視。
太子還想說什麽,皇上打斷他:“三郎!不要再為難大師了!”
事實已經很明顯,無音大師說太平公主一整天沒有出過佛光寺。太子妃就說太平公主曾經在回心院親自對她拳打腳踢。大師那邊站著太平公主呢,兩人的信譽疊加在一起。皇上明顯還是很相信無音大師的說辭。
皇上問道:“臻兒,你身上的這些傷究竟是怎麽來的?”
太平說:“本宮也很想知道,本宮只打了太子妃一巴掌,為何她的臉上會有數個巴掌印?還有額頭上的傷,還有渾身上下的青紫……剛剛到底是哪位太醫為太子妃診治的?皇兄不如像上次一樣,召太醫院的所有太醫來給太子妃會診一次。”
皇上正要點頭,太子已經匆匆拒絕,“不勞姑姑費心,臻兒只是皮外傷而已,傷口已經處理,不必勞師動眾。”
太平公主對王臻說:“你是當朝太子妃,未來的國母,太醫給你會診治病,怎麽能算得上勞師動眾,應該是他們的榮幸才對。還有太子妃你不必心虛,本宮記得今早相遇的時候太子妃的氣勢可是一往無前。不過,那些嚴重又莫須有的指控卻讓本宮耿耿於懷。我思來想去,太子妃似乎是把太子在朝政上遭遇的困難都怪罪到本宮頭上,以為是本宮指使,還是以為本宮故意給太子使絆子?且不提這些國家大事涉及到的覆雜方面你能不能弄得明白,單單是目無尊長,口不擇言這一點,就足夠本宮出手教訓,只是一個輕輕的巴掌,讓你冷靜冷靜而已,這不過分吧?誰能想到,天還沒黑,太子妃就能弄得自己一身是傷,全都賴在本宮頭上,本宮經歷這麽多朝,未見過這等奇事,還真是大開眼界。”
一聽太平公主說要會診,太子妃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,想到上次的會診是證明了她不能再生育,她就對太醫會診有了陰影。更何況這一次這所謂的‘一身傷’也是刻意安排出來的,若真的要太醫來會診,豈不是馬上就穿幫!太平公主接下來的話夾槍帶棒,讓她難以招架。太子妃只能做出一副本就受足了驚嚇和虐待,之後又不堪重負的樣子。
太子連忙一副愛妻的好丈夫形象:“姑姑你快別說了,沒看到臻兒已經十分虛弱了t嗎?”
皇上說:“還是即可招太醫來會診。”
太子憂心地說:“父皇,太子妃身為女子,受的都是皮外傷,怎麽能讓那麽多太醫診治,之前也是讓醫女幫忙看的。”
太平走上前說:“如果太子和太子妃對太醫這麽抵觸,不如讓本宮先看看,本宮也略通醫理。”
他們沒人聽說太平公主還精通醫理,畢竟每日爭權奪利就夠耗費她心神的了,哪裏會浪費時間去學醫術,以為她這麽說只不過是虛張聲勢。
太子已經坐在床邊護住了虛弱的太子妃,安仁殿還有誰能攔著太平公主,所以她已經毫不費力的走到床前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撩開了太子妃的袖子。
太子十分緊張,“你幹什麽?!”看清楚公主的動作,他卻沒有真的攔著。
所以大家也都看清楚了,太子妃的手臂上青紫遍布,一看就傷的很重。
李隆基在心裏暗暗得意,太子妃受了重傷,大家都看到了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難道會是自己人毒打的不成?
太平沒有理會他,而是認真的看了看這只胳膊,“這麽多青紫,想必不只是手臂上,其他地方也有,的確很像是傷痕累累,不過……”
太子和太子妃都是心中一緊,卻掩不住的得意。
皇上問:“不過什麽?”
太平說:“不過聽說誤塗漆樹汁也會起到這樣的癥狀,初始時渾身青紫,嚴重的還會起滿疹子,像得了麻風病一樣。”
“漆樹汁?”
“麻風病?”
本來對太子妃的遭遇十分同情,還在噓寒問暖的淑妃和賢妃動作都是一僵。
皇上始終沈著臉,自從踏入安仁殿他的表情就沒有輕松過,“來人,傳太醫。”
皇上再次親口說了要會診,太子也不好再反對。
安仁殿中的氣氛有些寧滯,在沈默等待的過程中,太平還在給眾人科普:“塗了漆樹汁,大多數人的皮膚看起來會很嚇人,像受了重傷,或得了重病一樣,民間有的地方會流傳。宮中的確沒有這樣的例子,因為宮中沒有種過漆樹,若要用在誰身上,要從宮外帶進來才行。”
不一會兒,太醫到了,就算這一次太子面露祈求之色,皇上也沒有心軟不讓檢查。因為這一次他打定了主意,要查出真相。皇上不能容忍有人在宮中對太子妃濫用私刑,就算是他最親近的皇妹也不行!這種行徑無疑已經觸犯了皇上的底線,若一人只手遮天,連太子妃都敢對付,已經動搖國本。另一方面,如果有人栽贓嫁媧,自導自演冤枉太平公主,皇上也不打算姑息,國君的繼承人如果品行不過關,這也是件大事!
知道是來給太子妃會診,所有的太醫幾乎都帶著醫女來,當然不存在不方便查看的問題。會診下來,出結果也很快。
太子妃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痕跡,竟然真的是漆樹汁引起的癥狀!只有臉上的巴掌印和額頭上的一小塊撞傷是真的傷。而所謂的虐打重傷,只是會有一些輕微痛癢,就算不做治療,三天之內也必然會全部消退。
稟告之後,皇上讓太醫還有所有無關人等退下,只剩下幾個皇室成員。
事情到了這一步,皇上還有什麽不明白的,他明顯對太子和太子妃十分失望,卻沒有立刻拂袖而去,還想聽聽這個最得意的兒子的解釋:“三郎,臻兒,你們給朕解釋解釋究竟是怎麽一回事!”
之前滔滔不絕興師問罪的太子李隆基,此時只覺得啞口無言。
曾經覺得天衣無縫的設計,沒想到這麽快被拆穿。證據已經確鑿,還有什麽好說的,如果他開口狡辯,也許父皇會更加反感,但是讓他主動承認,說這一切是為了給姑姑下套,那他丟不起這個人也承擔不起後果。
如果陷害太平公主的罪名落實了,父皇日後會怎麽想他,是不是對他失望至極?甚至有可能動搖太子寶座。
讓人覺得意外的是,一向愛憎分明的太平公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怒意,也沒有咄咄逼人,而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,似乎十分有耐心等著太子二人給出解釋。
此時此刻,只有太子妃能完全能體會太子的心情,她心中也閃過無數個念頭,暗自咬了咬牙,生怕太子先開口,立刻搶著說:“這一切都是臻兒的錯!”
皇上:“哦?”
太子也驚訝地看著她,目露震驚和藏得很深的感激。
太子妃聲情並茂地說:“是臻兒最近總是心神恍惚,有的時候下一刻就忘了上一刻在做什麽,臻兒怕別人異樣的眼光,所以一直不敢說。又因為最近三郎在朝堂上遇到了很多麻煩,導致臻兒更是緊張,甚至竟出現了幻覺,以為是姑姑殘害臻兒。臻兒現在已經清醒了!才知道這一切跟姑姑沒有任何關系,都是臻兒病得太重,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誤沾染到了漆樹汁才弄成這樣,一切都是因臻兒而起,都是臻兒不好。請姑姑看在臻兒病得這麽重的份上,不要與我計較。”
太子妃也算是受了太平公主提醒,太平之前就說她心神失守,所以才說出瘋言瘋語。電光石火之間她想到這樣的借口,而她不久前才流產,失去皇兒又完全不能生育,說她受了這樣的刺激病重,倒是也說得過去。
太子反應過來,急道:“臻兒,你病了怎麽不早和我說!我們夫妻一體,無論好壞都應該共同承擔才對,你為什麽要瞞著我?”
賢妃說:“是呀,怎麽能夠諱疾忌醫呢?”
皇上叫來太醫詢問,太醫又給太子妃診了半天,望聞問切,做了各種檢查,也沒看出什麽具體的病竈,但是這牽扯到幻想腦子之類的事,的確是肉眼難辨,太子妃又言之鑿鑿,他們也不好全盤否定。最後只能模棱兩可地說道:“按理說,太子妃遭受了重大的打擊,受了重大刺激,一時迷了心智產生幻覺也並不是全無不可之事,醫書上也的確有記載過這樣的事。”
皇上聽了之後,不置可否。
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皇上身上,等他作出判斷之時。
太平說道:“皇兄,我曾經研習醫理,的確是有一種被害妄想癥狀的病人。”
皇上說:“被害妄想癥?朕怎麽從未聽說過,不過這個名字倒是挺貼切。”
太平說:“不錯,被害妄想,時刻幻想著厭惡之人要對她不利,心神總是處於緊繃的狀態,我看太子妃很符合。而且,按照今天的情況看,她在這類病人當中已經算是特別嚴重的,甚至自己模擬出被害的場景。她病的這麽嚴重,恐怕沒有一年半載無法痊愈。為了三郎的安危著想,要不要把臻兒單獨看管起來,以免她再發病傷及三郎。”
太平公主竟然在得知自己被冤枉後沒有討伐太子妃,而是句句為他們著想。皇上對太平的態度很滿意,認為身為鎮國太平公主就該有這樣的氣度,皇上當然也不想幾人相互指責,吵得不可開交。
皇上沈吟片刻說:“你說的有道理,不過,太子妃生了這種病的事兒還是先瞞著吧,畢竟影響不好,著太醫們傾力治療。安全起見,三郎就先搬去武德殿。以後半年,沒有得到太醫院太醫說已經治愈,太子妃還是盡量不要出來。”
這就是說禁足半年,而且到時候能否放出來還要看情況。
話倒是讓太子妃圓過去了,皇上信不信就另當別論。不過,單看這個處罰結果,已經蓋棺定論,這一切與太子無關,只是太子妃心神不寧,精神恍惚產生幻覺,才以為是被太平公主傷害,實際上是她自己把自己弄得那麽狼狽,還險些冤枉了別人。
皇上仁慈,沒有追究太子妃惡意陷害太平公主的罪責,只是讓她關起門來養病,已經是格外恩典。
只不過,這以後太子妃的名聲說出去就不好聽了,雖然大家說的委婉,可是這與失心瘋又有什麽分別?若是被朝中的大臣知道了,堂堂大唐的太子妃竟然有這迷心之癥,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病,日後是否真的可堪為一國之母?
當然,這是以後太子或者是皇上需要操心的事兒。今天要做的是把眼前的危機度過去,如果太子妃沒有當機立斷,自己站出來承擔一切的話,若是牽連到太子,事情才一發不可收拾。
太子憐惜地看向愛妻,仿佛對她的犧牲覺得萬分抱歉,更覺得太子妃識大體。
太子妃有太子這樣憐惜安撫的眼神,有一瞬間覺得都值t了,至於以後,她還不敢去深想。
太子妃如此自黑,甚至說自己腦子和心神有問題,無疑是要把太子清清白白的摘出來,她這麽做才是明智的。如果她等著太子找理由掩飾,或者幹脆承認夫妻倆演了一場戲嫁禍給太平公主,那是王臻絕對不會做的事。因為她清楚地知道,她是太子的附庸,只有太子保持住臉面名聲,登上皇位,她才能實現理想,太子若是不能登位,她就什麽都不是。
若是等著皇上發落太子,那她這個太子妃自然也討不了好。
可是如果把太子摘幹凈了,那就算她暫時受點委屈也值得。只要太子在,日後太子妃就還有翻身的可能。他們是患難夫妻,共同經歷了這麽多,太子妃對太子如此好,太子日後想起來都會記得她的恩情,登記之後只會對她更好。何況太子早就承諾過,這一生只會有臻王真一個皇後。
太平公主最不喜歡看到這對自以為是的夫妻表演恩愛,總覺得他們假的很,當然,作假的最高境界是先欺騙自己,太平仿佛不經意地說道:“那這座安仁殿就留給太子妃單獨住好了,她要養病,需要清靜。像孫良娣這類的太子的姬妾們,就跟在太子身邊照顧,太子如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開枝散葉。”
皇上說:“正該如此。”
所以皇上不僅給太子遷了個宮,而是把安仁殿所有人都牽走了,除了太子妃和貼身侍候太子妃的人,任誰都想得到,日後安仁殿會很冷清。
發生這樣的尷尬的事情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,正好公主和皇上轉移了話題,賢妃和淑妃就順著說太子應該開枝散葉了,暢想不久就有小皇孫來緩和氣氛。
唯有太子妃苦果自己咽,她自己清楚她這一次的犧牲有多大!搞砸了這件事沒有把姑姑趕走也就罷了,反倒讓太子在皇上那留下了壞印象,最重要的是,那個孫良娣要出頭了!之前太子妃用盡各種手段一力阻止太子與孫良娣見面,阻斷他們發殿感情,現在她要被禁足半年,什麽破壞都不能做,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太子和別的女人培養感情生孩子!
宮中美女無數,沒有了她的壓制,除了孫良娣,太子是不是還會有別的女人?也許等她能夠解禁出來,太子身邊早就沒有了她的位置!那她犧牲了這麽多,又是為誰做嫁衣裳?!太子妃想到日後種種,已經倒吸了一口涼氣,現在才真的有悔不當初之感!她要算計太平公主之前,怎麽沒好好想想能否承擔得起失敗的後果?
就在太子和太子妃心思各異,以為這件事就此揭過的時候,太平突然鄭重地跪到皇上面前:“皇兄,皇妹有話要說。”
皇上一驚,不明白她為何行此大禮,“你有什麽話要對朕說?”
太平竟然說:“宮中種種事端,雖然並非我所願,可是歸根結底,是因太平而起,太平自請退居封地蒲州,永不回京城,請皇兄允許。”
太子和太子妃突然間僵硬了,這不就是他們的目的嗎?太平公主為什麽突然自己下了這個決定?
皇上驚訝道:“什麽?你要去蒲州?可是你從來沒去過那兒啊!”雖說是封地選的是富饒之地,可是都離京很遠。太平公主金尊玉貴,自然從來沒有去過封地。
太平說:“本來今天的事情,太平也很驚訝,卻沒料到太子妃因為我已經病的這麽重,導致沈屙難返,都說夫妻一體,妻急夫所急,恐怕太平也成了太子的心病。太平這才發現,三郎和臻兒往日對太平誤會頗多,才會弄成今天這樣,太平難辭其咎啊。”
她若是不這樣說,不及時自我檢討,恐怕以後皇上想起來,會把這件事怪在她頭上。畢竟人大都是同情弱者的,不論今天誰對誰錯,太子妃率先示弱,主動承認病了,一想起來她就是個病殃殃而且被禁足的形象,難免皇上心中天平不會歪向她。
皇上說:“無論是太平還是三郎,都是朕最珍惜的家人。人生不走回頭路,親情不留隔夜仇,朕希望通過這次教訓,你們從此誤會解開,共同匡扶朕治理大唐,不再有分歧,你怎麽會想到要走呢?”
太平說道:“這麽多年來,父母手足相繼離世。皇兄你就是我唯一的親人,我不僅視你為兄,更敬你如父。但是我知道,我的存在已經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,就算家人並非有意這樣想,卻架不住門下小人以及依附勢力的挑撥離間,只要我繼續呆在皇宮,他們就會繼續尋事生非,這個家就會永無寧日,太平不想拖皇兄的後腿,這才選擇離開。”
太子很想冷笑,太平公主所謂的小人根本不是指他手下的那些人吧,恐怕這指的就是他這個太子。他與太平公主對立已久,自然立刻就聽出來她的話外音。
皇上聽了這些卻十分難過,說:“太平你別這麽說。”
太平說:“太平不想家無寧日,更不想同室操戈,我可以做的唯有離群所居,退居封地,奏請皇兄恩準太平離宮!”
皇上毫不猶豫地說:“不可以!”
太平說:“我離開那些人就不會再制造事端,皇兄也不會左右為難。”
皇上說:“朕絕對不會允許你貿然離開!”
“皇兄!”
皇上激動地說:“不必再說了!你說過視我亦兄亦父,我又怎麽能舍得讓我唯一的親妹妹漂泊遠方!”
太平仍然不為所動:“你還是讓太平走吧,家和才能萬事興,皇宮更需要祥和之氣。”
皇上知道太平一向說得出做得到,緊緊的拉住她,生怕一個不註意她真的跑出宮到蒲州再也不回來。皇上認真的對太子說:“三郎,日後你要規行矩步,萬事不可以違背姑姑的意思,你們再也不能惹太平生氣,聽到了沒有?”
李隆基今日與太平公主的交鋒中已經一敗塗地,這個時候皇上有任何要求,他自然都要答應下來,就算皇上讓他日後萬事忍讓太平公主,他也無法反駁,只能不情不願的認了:“兒臣遵命。”
皇上說:“太平你聽到了,三郎保證再也不會與你作對。在朕有生之年,絕對不許你再提退居封地之事,這是聖旨!你要遵從。”
皇上都已經擺出皇上的身份下聖旨了,太平也只能妥協。太平公主不去看太子鐵青的臉色,也嚴肅認真地說:“謹遵聖命!”
皇上已經說出那樣的話了,在他有生之年絕對不會讓太平公主退居封地,那太子之前打的盤算便土崩瓦解,一切安排都是白忙活。不僅沒有趕走太平公主,反倒讓她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更牢。
皇上的態度之所以特別堅決,如此信重太平公主。與太平到來之後的經營有關,投靠她的人並非名槍執仗地在朝堂上擁護太平公主,而是把大多數勢力轉向暗處。所以在如今的朝堂上,公主的勢力不明顯卻紮根更深,難以動搖。
而且皇上登基以來,對她深為倚重。特別是在皇上對太子尤為失望的現在,皇上更不想太平公主離京,讓已經產生信任危機的太子一家獨大。
太平最後的這一招以退為進,可以說是發揮出了預想中的效果。
安仁殿門外面,離王和任三恕站在一起,兩人特地避開了旁人,低聲說著話,離王說:“太子的行事越來越匪夷所思,你是他的心腹大將,為什麽不勸著些,還助紂為虐,幫他做出戕害無辜的事兒!”
任三恕一貫的沒什麽表情:“離王殿下在說什麽,末將聽不懂。”
離王低吼:“你少給我裝糊塗!別以為我不知道,太子妃要演這出戲若是沒有你龍武軍幫忙她根本做不到這麽多事!是非不分,善惡不明,這還是我曾經認識的龍武君嗎!你還是我曾經認識的那個正值又講義氣的任三恕嗎?!”你給李隆基賣命賣的腦子都傻了?
離王見他死不吭聲,甚至連一句辯解的話都不說,更加失望。覺得也許不是他們變了,而是他曾經的認知太片面,他根本就沒有認清曾經與他共事的是些什麽人。太子也許有仁君的一面,更多的是為了得天下權柄不擇手段,任三恕對太子的確忠心耿耿,更多的卻是不辨是非的愚忠。
任三恕見到離王滿臉失望地離開,他也不太好受。離王是他曾經認可的兄弟,兩人可以兩肋插刀,可是現在卻偏偏站在了不同陣營,任三恕當然是有廉恥心,也是十分正直的,不過,太子說的對,t為了成大業,有的時候就要不擇手段。
太平公主的存在只會使政局紊亂,幹擾太子統一朝政大業,所以除掉她是勢在必行,無論用什麽方法。太子總是說,大唐已經經歷了幾場女禍,女人當政就是禍亂伊始,不能再有下一次了,所以有些事情任三恕做得無怨無悔。比如這次幫太子妃制造證據,還有把她綁縛起來,都是他帶著龍武軍出的手。
只可惜眾人忙活了這麽久,不但沒有達到趕走太平公主的目的,恐怕經過這次,皇上對太子也會有不滿。這番設計,可以說是完全搞砸了。
事情的後續就是太子帶著孫良娣搬離了安仁殿,太子妃卻閉宮不出,美其名曰說是要閉宮養病。這幕後的真相並沒有公開。
不過,宮裏最不缺的就是八卦。太子剛剛搬走,宮中就已經出了好幾個版本,事情的起因經過各不相同,唯一相同的就是太子妃從此要失寵了。
處理了外面的事情之後,太平關起門來處理自家事。
在她身前跪著的正是曾經的公主家令秦淮。
太平說:“金絲手帕是你拿給太子妃的。”太平用的並不是問句而是肯定局。
秦淮早在聽說太子妃禁足安仁殿之後就已經手足無措,知道事情要糟。此刻太平公主興師問罪到她頭上,後悔已經來不及了。正待分辨幾句,就聽到太平公主說:“本宮養你這麽多年,對你信任有加,也從未虧待過你,就算是養一條狗也養熟了,沒想到卻養出一只白眼兒狼。”
秦淮畢竟伺候多年,知道既然公主已經定了她的罪,辯解無用,一個勁兒的磕頭認錯,爭取寬大處理,想讓太平公主想起往日主仆的恩情,放開一馬:“秦淮知錯了,秦淮知錯了!請公主開恩,饒我一命。”
太平聲音毫無起伏地說:“本宮之前很多事情都是交由你去做,如何處理叛徒,你自然是加輕車熟路,你自己去領死吧。”
秦淮自然知道公主的規矩,背叛主人那只有死路一條,如果她痛快一點兒還能死的幹脆,禍不及家人,否則的話,若真惹得公主遷怒,等待她的就是生不如死,萬劫不覆,她所有在乎的都會化為烏有,消失於世上。
這個時候她才深切地後悔,不該受到蠱惑背叛公主。她沒想到跟在公主身邊多年,她的背叛公主連問都沒問原因,好像她是個無關緊要的人一樣。事實上,對公主來講,她的確也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。走了她一個,會有無數個忠心的奴才前赴後繼,要頂上她的位置。
而她曾經的那個位置,除了在公主面前,的確是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。她現在才想起來,自從公主把她放在宮外之後就已經對她疏遠了,枉她還在公主府作威作福,耍家令的威風,卻原來早就被公主放棄,恐怕在她的忠心動搖的瞬間就已經被公主察覺。
就算是十分艱難,秦淮自然還是選擇自己去領死這條路,雖然她心中一萬個不想死,卻知道兩相比較,這絕對是明智的選擇,至少可以死個痛快!
卻沒想到太平對等候在一旁的侍衛說:“淩遲之刑,叫上千秋殿以及公主府所有人去觀刑。”公主府是建有私牢和刑室的。
秦淮已經腿一軟暈了過去,太平卻想著不能浪費機會,雖然她自認千秋殿上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,卻不影響她適當的立立威,給眾人緊一緊,那樣下面的人才不會懈怠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太子妃有些慌了, 不自覺的去看太子,尋求幫助。
李隆基這個時候也不知如何是好,本來都已經設計的好好的。他知道每天太平公主都是獨自跑進去念經, 身邊只有貼身宮人, 根本沒法夠證明她沒有去對太子妃用刑。怎麽他剛剛一布局就節外生枝, 而且他根本沒有收到任何有關消息,派去註意離王一舉一動的手下也沒傳來離王的新消息。
太子定了定神, 他覺得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在說謊使詐!
所以他面色平靜地說道:“姑姑大可以把所謂的證人請過來,臻兒不可能說謊, 我也很好奇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!”他看向太子妃的目露安撫,讓她先不要自亂陣腳。
無音大師和離王已經進殿:“貧僧參見皇上,公主,太子……”
皇上說:“無需多禮,這次請大師前來是有話想問你。”
大師說:“出家人不打誑語, 貧僧出口之言,必無半句虛假。”
太子和太子妃都很緊張。太子更是心中不定,上次離王之所以能夠得以正名歸位,都是因為這個老和尚的幫助,無音大師說是不打誑語,明顯和太平公主與離王都有交情,他會幫誰一目了然。剛剛他還抱著僥幸的心理,猜無音大師並沒有來宮裏,現在人都到了眼前,太子的僥幸自然破滅。
皇上親自詢問:“請問大師,皇妹她今天是否有在佛光寺禮佛, 還和大師暢談佛法?”
無音大師說:“不錯,公主今日一直在佛光寺裏祈福, 貧僧就在一旁誦經,可以作證。”
皇上說:“那她是否一直未離開佛光寺。”
太子立刻插話說道:“公主是否曾經消失在大師眼前?請大師仔細想想,便是片刻也不能漏,這件事情幹系重大,還請大師考慮清楚再做回答。”
太平說道:“剛才太子妃不是說本宮一直在回心院折磨她嗎,怎麽現在太子退而求其次,片刻的離開都不能漏了?莫非本宮會上天遁地,片刻就從佛光寺到達回心院,並且完成折磨太子妃這麽耗時的任務?”
太子辯解道:“也許是臻兒受到的刺激太大,一時記錯了,也許公主你只是出現了片刻,就卻被她誤認為是很久。畢竟她的眼睛一直被蒙著,又受了驚嚇,判斷有誤也情有可原。”
無音大師在來之前也已經了解了事情的經過,知道太子妃說今日太平公主把她抓走毒打。他直覺覺得對佛經有那麽深刻理解的人,不會做齷齪的事,何況無音大師自己就是太平公主的時間證人。
無音說:“貧僧所知,公主在辰時三刻就已經入了佛光寺,一直到酉時過半才離開。公主殿下極有慧根,貧僧向公主討教佛經,公主還勸說貧僧不能廢寢忘食,還特地與貧僧共同用了午膳和晚膳。貧僧作證,公主一步沒有離開佛光寺。”
太平對無音大師客氣地說:“討教不敢當,大師佛法高深,本宮受益良多。”
太子表情嚴肅,“大師還是再好好想想,難道公主竟然片刻都未曾離開過?”
離王是陪著無音大師來的,覺得太子的這種暗示真的是居心叵測,一整天的時間,太平公主總要解手更衣,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和大師在一起。而現在太子竟然在找這個漏洞,簡直是強詞奪理!正所謂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!
離王覺得太子如今的所作所為早已經顛覆了他對太子的曾經的印象,離王剛進宮還是個侍衛認太子為主的時候,認為他會是個勵精圖治的未來明君。那時離王因為太子的三言兩語,就可以為了能夠輔佐太子,與他共創盛世感到驕傲。
可是掀開那層粉飾太平的皮,原來太子之前的那些君子行徑,都是裝出來博取好感給別人看的!他早就學會了在所有人面前維護他那個形象。這一次,太子和太子妃竟然想出苦肉計嫁禍給太平公主。
這些已經讓離王失望至極,離王當然不會以為是太子妃單獨行事,太子和太子妃是利益共同體,太子妃一向是以太子的利益為目標。他這個曾經在太子麾下的人對這一點有更深刻的認識。
離王開口說道:“太子,你這麽問不太合適,人有三急,必然都有偶爾離開的時候,莫非有人可以一整天待在一間屋子裏?”
無音大師並不傻,而且比大多數人活的都通透,太子的威脅和傾向已經很明顯了,換做是貪生怕死,怕得罪下一任帝王的人,也許說會順著太子的意思。可是無音大師並不是那種審時度勢為自己之人,他說:“貧僧可以確定,公主並未離開過佛光寺。”
太子卻不接受這個說辭:“荒謬!公主必定中途離開過,而大師沒有註意,否則太子妃這一身的傷是哪來的?臻兒一向賢淑孝順,難道會平白無故的汙蔑公主?還請父皇明察!”
皇上一直靜靜聽著他們的爭執,並沒有發表個人意見。
無音大師對看起來很虛弱,像是受不住這些盤問而垂下頭的太子妃說:“太子妃請聽貧僧一言,執念太深,會作繭自縛。惡由自己做,又由己汙,己不作惡,自得清凈。”
李隆基怒了:“你敢汙蔑太子妃,不怕觸怒本太子?”
無音大師說:“生本無償,何來驚懼。一念之正,百邪隱退;一念之差,萬劫俱來。”他前一句話說自己,後一句話確實在對著太子妃說。
太子妃對上他的目光,似乎有已經被看透的錯覺。
無音大師在武皇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得道高僧,還常常被請進宮宣講佛法。當今皇上甚至明知道他喜歡雲游四海,仍然讓他主持佛光寺。
所以無音大師的人品是十分可信的,如果公主當時不在場,老和尚絕對不會幫太平撒這種謊。這點皇上還是絕對相信的。
那麽究竟誰是誰非,已經不言自明。皇上意味深長的看向太子妃。
太子妃本就心虛,更不敢和他對視。
太子還想說什麽,皇上打斷他:“三郎!不要再為難大師了!”
事實已經很明顯,無音大師說太平公主一整天沒有出過佛光寺。太子妃就說太平公主曾經在回心院親自對她拳打腳踢。大師那邊站著太平公主呢,兩人的信譽疊加在一起。皇上明顯還是很相信無音大師的說辭。
皇上問道:“臻兒,你身上的這些傷究竟是怎麽來的?”
太平說:“本宮也很想知道,本宮只打了太子妃一巴掌,為何她的臉上會有數個巴掌印?還有額頭上的傷,還有渾身上下的青紫……剛剛到底是哪位太醫為太子妃診治的?皇兄不如像上次一樣,召太醫院的所有太醫來給太子妃會診一次。”
皇上正要點頭,太子已經匆匆拒絕,“不勞姑姑費心,臻兒只是皮外傷而已,傷口已經處理,不必勞師動眾。”
太平公主對王臻說:“你是當朝太子妃,未來的國母,太醫給你會診治病,怎麽能算得上勞師動眾,應該是他們的榮幸才對。還有太子妃你不必心虛,本宮記得今早相遇的時候太子妃的氣勢可是一往無前。不過,那些嚴重又莫須有的指控卻讓本宮耿耿於懷。我思來想去,太子妃似乎是把太子在朝政上遭遇的困難都怪罪到本宮頭上,以為是本宮指使,還是以為本宮故意給太子使絆子?且不提這些國家大事涉及到的覆雜方面你能不能弄得明白,單單是目無尊長,口不擇言這一點,就足夠本宮出手教訓,只是一個輕輕的巴掌,讓你冷靜冷靜而已,這不過分吧?誰能想到,天還沒黑,太子妃就能弄得自己一身是傷,全都賴在本宮頭上,本宮經歷這麽多朝,未見過這等奇事,還真是大開眼界。”
一聽太平公主說要會診,太子妃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,想到上次的會診是證明了她不能再生育,她就對太醫會診有了陰影。更何況這一次這所謂的‘一身傷’也是刻意安排出來的,若真的要太醫來會診,豈不是馬上就穿幫!太平公主接下來的話夾槍帶棒,讓她難以招架。太子妃只能做出一副本就受足了驚嚇和虐待,之後又不堪重負的樣子。
太子連忙一副愛妻的好丈夫形象:“姑姑你快別說了,沒看到臻兒已經十分虛弱了t嗎?”
皇上說:“還是即可招太醫來會診。”
太子憂心地說:“父皇,太子妃身為女子,受的都是皮外傷,怎麽能讓那麽多太醫診治,之前也是讓醫女幫忙看的。”
太平走上前說:“如果太子和太子妃對太醫這麽抵觸,不如讓本宮先看看,本宮也略通醫理。”
他們沒人聽說太平公主還精通醫理,畢竟每日爭權奪利就夠耗費她心神的了,哪裏會浪費時間去學醫術,以為她這麽說只不過是虛張聲勢。
太子已經坐在床邊護住了虛弱的太子妃,安仁殿還有誰能攔著太平公主,所以她已經毫不費力的走到床前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撩開了太子妃的袖子。
太子十分緊張,“你幹什麽?!”看清楚公主的動作,他卻沒有真的攔著。
所以大家也都看清楚了,太子妃的手臂上青紫遍布,一看就傷的很重。
李隆基在心裏暗暗得意,太子妃受了重傷,大家都看到了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難道會是自己人毒打的不成?
太平沒有理會他,而是認真的看了看這只胳膊,“這麽多青紫,想必不只是手臂上,其他地方也有,的確很像是傷痕累累,不過……”
太子和太子妃都是心中一緊,卻掩不住的得意。
皇上問:“不過什麽?”
太平說:“不過聽說誤塗漆樹汁也會起到這樣的癥狀,初始時渾身青紫,嚴重的還會起滿疹子,像得了麻風病一樣。”
“漆樹汁?”
“麻風病?”
本來對太子妃的遭遇十分同情,還在噓寒問暖的淑妃和賢妃動作都是一僵。
皇上始終沈著臉,自從踏入安仁殿他的表情就沒有輕松過,“來人,傳太醫。”
皇上再次親口說了要會診,太子也不好再反對。
安仁殿中的氣氛有些寧滯,在沈默等待的過程中,太平還在給眾人科普:“塗了漆樹汁,大多數人的皮膚看起來會很嚇人,像受了重傷,或得了重病一樣,民間有的地方會流傳。宮中的確沒有這樣的例子,因為宮中沒有種過漆樹,若要用在誰身上,要從宮外帶進來才行。”
不一會兒,太醫到了,就算這一次太子面露祈求之色,皇上也沒有心軟不讓檢查。因為這一次他打定了主意,要查出真相。皇上不能容忍有人在宮中對太子妃濫用私刑,就算是他最親近的皇妹也不行!這種行徑無疑已經觸犯了皇上的底線,若一人只手遮天,連太子妃都敢對付,已經動搖國本。另一方面,如果有人栽贓嫁媧,自導自演冤枉太平公主,皇上也不打算姑息,國君的繼承人如果品行不過關,這也是件大事!
知道是來給太子妃會診,所有的太醫幾乎都帶著醫女來,當然不存在不方便查看的問題。會診下來,出結果也很快。
太子妃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痕跡,竟然真的是漆樹汁引起的癥狀!只有臉上的巴掌印和額頭上的一小塊撞傷是真的傷。而所謂的虐打重傷,只是會有一些輕微痛癢,就算不做治療,三天之內也必然會全部消退。
稟告之後,皇上讓太醫還有所有無關人等退下,只剩下幾個皇室成員。
事情到了這一步,皇上還有什麽不明白的,他明顯對太子和太子妃十分失望,卻沒有立刻拂袖而去,還想聽聽這個最得意的兒子的解釋:“三郎,臻兒,你們給朕解釋解釋究竟是怎麽一回事!”
之前滔滔不絕興師問罪的太子李隆基,此時只覺得啞口無言。
曾經覺得天衣無縫的設計,沒想到這麽快被拆穿。證據已經確鑿,還有什麽好說的,如果他開口狡辯,也許父皇會更加反感,但是讓他主動承認,說這一切是為了給姑姑下套,那他丟不起這個人也承擔不起後果。
如果陷害太平公主的罪名落實了,父皇日後會怎麽想他,是不是對他失望至極?甚至有可能動搖太子寶座。
讓人覺得意外的是,一向愛憎分明的太平公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怒意,也沒有咄咄逼人,而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,似乎十分有耐心等著太子二人給出解釋。
此時此刻,只有太子妃能完全能體會太子的心情,她心中也閃過無數個念頭,暗自咬了咬牙,生怕太子先開口,立刻搶著說:“這一切都是臻兒的錯!”
皇上:“哦?”
太子也驚訝地看著她,目露震驚和藏得很深的感激。
太子妃聲情並茂地說:“是臻兒最近總是心神恍惚,有的時候下一刻就忘了上一刻在做什麽,臻兒怕別人異樣的眼光,所以一直不敢說。又因為最近三郎在朝堂上遇到了很多麻煩,導致臻兒更是緊張,甚至竟出現了幻覺,以為是姑姑殘害臻兒。臻兒現在已經清醒了!才知道這一切跟姑姑沒有任何關系,都是臻兒病得太重,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誤沾染到了漆樹汁才弄成這樣,一切都是因臻兒而起,都是臻兒不好。請姑姑看在臻兒病得這麽重的份上,不要與我計較。”
太子妃也算是受了太平公主提醒,太平之前就說她心神失守,所以才說出瘋言瘋語。電光石火之間她想到這樣的借口,而她不久前才流產,失去皇兒又完全不能生育,說她受了這樣的刺激病重,倒是也說得過去。
太子反應過來,急道:“臻兒,你病了怎麽不早和我說!我們夫妻一體,無論好壞都應該共同承擔才對,你為什麽要瞞著我?”
賢妃說:“是呀,怎麽能夠諱疾忌醫呢?”
皇上叫來太醫詢問,太醫又給太子妃診了半天,望聞問切,做了各種檢查,也沒看出什麽具體的病竈,但是這牽扯到幻想腦子之類的事,的確是肉眼難辨,太子妃又言之鑿鑿,他們也不好全盤否定。最後只能模棱兩可地說道:“按理說,太子妃遭受了重大的打擊,受了重大刺激,一時迷了心智產生幻覺也並不是全無不可之事,醫書上也的確有記載過這樣的事。”
皇上聽了之後,不置可否。
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皇上身上,等他作出判斷之時。
太平說道:“皇兄,我曾經研習醫理,的確是有一種被害妄想癥狀的病人。”
皇上說:“被害妄想癥?朕怎麽從未聽說過,不過這個名字倒是挺貼切。”
太平說:“不錯,被害妄想,時刻幻想著厭惡之人要對她不利,心神總是處於緊繃的狀態,我看太子妃很符合。而且,按照今天的情況看,她在這類病人當中已經算是特別嚴重的,甚至自己模擬出被害的場景。她病的這麽嚴重,恐怕沒有一年半載無法痊愈。為了三郎的安危著想,要不要把臻兒單獨看管起來,以免她再發病傷及三郎。”
太平公主竟然在得知自己被冤枉後沒有討伐太子妃,而是句句為他們著想。皇上對太平的態度很滿意,認為身為鎮國太平公主就該有這樣的氣度,皇上當然也不想幾人相互指責,吵得不可開交。
皇上沈吟片刻說:“你說的有道理,不過,太子妃生了這種病的事兒還是先瞞著吧,畢竟影響不好,著太醫們傾力治療。安全起見,三郎就先搬去武德殿。以後半年,沒有得到太醫院太醫說已經治愈,太子妃還是盡量不要出來。”
這就是說禁足半年,而且到時候能否放出來還要看情況。
話倒是讓太子妃圓過去了,皇上信不信就另當別論。不過,單看這個處罰結果,已經蓋棺定論,這一切與太子無關,只是太子妃心神不寧,精神恍惚產生幻覺,才以為是被太平公主傷害,實際上是她自己把自己弄得那麽狼狽,還險些冤枉了別人。
皇上仁慈,沒有追究太子妃惡意陷害太平公主的罪責,只是讓她關起門來養病,已經是格外恩典。
只不過,這以後太子妃的名聲說出去就不好聽了,雖然大家說的委婉,可是這與失心瘋又有什麽分別?若是被朝中的大臣知道了,堂堂大唐的太子妃竟然有這迷心之癥,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病,日後是否真的可堪為一國之母?
當然,這是以後太子或者是皇上需要操心的事兒。今天要做的是把眼前的危機度過去,如果太子妃沒有當機立斷,自己站出來承擔一切的話,若是牽連到太子,事情才一發不可收拾。
太子憐惜地看向愛妻,仿佛對她的犧牲覺得萬分抱歉,更覺得太子妃識大體。
太子妃有太子這樣憐惜安撫的眼神,有一瞬間覺得都值t了,至於以後,她還不敢去深想。
太子妃如此自黑,甚至說自己腦子和心神有問題,無疑是要把太子清清白白的摘出來,她這麽做才是明智的。如果她等著太子找理由掩飾,或者幹脆承認夫妻倆演了一場戲嫁禍給太平公主,那是王臻絕對不會做的事。因為她清楚地知道,她是太子的附庸,只有太子保持住臉面名聲,登上皇位,她才能實現理想,太子若是不能登位,她就什麽都不是。
若是等著皇上發落太子,那她這個太子妃自然也討不了好。
可是如果把太子摘幹凈了,那就算她暫時受點委屈也值得。只要太子在,日後太子妃就還有翻身的可能。他們是患難夫妻,共同經歷了這麽多,太子妃對太子如此好,太子日後想起來都會記得她的恩情,登記之後只會對她更好。何況太子早就承諾過,這一生只會有臻王真一個皇後。
太平公主最不喜歡看到這對自以為是的夫妻表演恩愛,總覺得他們假的很,當然,作假的最高境界是先欺騙自己,太平仿佛不經意地說道:“那這座安仁殿就留給太子妃單獨住好了,她要養病,需要清靜。像孫良娣這類的太子的姬妾們,就跟在太子身邊照顧,太子如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開枝散葉。”
皇上說:“正該如此。”
所以皇上不僅給太子遷了個宮,而是把安仁殿所有人都牽走了,除了太子妃和貼身侍候太子妃的人,任誰都想得到,日後安仁殿會很冷清。
發生這樣的尷尬的事情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,正好公主和皇上轉移了話題,賢妃和淑妃就順著說太子應該開枝散葉了,暢想不久就有小皇孫來緩和氣氛。
唯有太子妃苦果自己咽,她自己清楚她這一次的犧牲有多大!搞砸了這件事沒有把姑姑趕走也就罷了,反倒讓太子在皇上那留下了壞印象,最重要的是,那個孫良娣要出頭了!之前太子妃用盡各種手段一力阻止太子與孫良娣見面,阻斷他們發殿感情,現在她要被禁足半年,什麽破壞都不能做,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太子和別的女人培養感情生孩子!
宮中美女無數,沒有了她的壓制,除了孫良娣,太子是不是還會有別的女人?也許等她能夠解禁出來,太子身邊早就沒有了她的位置!那她犧牲了這麽多,又是為誰做嫁衣裳?!太子妃想到日後種種,已經倒吸了一口涼氣,現在才真的有悔不當初之感!她要算計太平公主之前,怎麽沒好好想想能否承擔得起失敗的後果?
就在太子和太子妃心思各異,以為這件事就此揭過的時候,太平突然鄭重地跪到皇上面前:“皇兄,皇妹有話要說。”
皇上一驚,不明白她為何行此大禮,“你有什麽話要對朕說?”
太平竟然說:“宮中種種事端,雖然並非我所願,可是歸根結底,是因太平而起,太平自請退居封地蒲州,永不回京城,請皇兄允許。”
太子和太子妃突然間僵硬了,這不就是他們的目的嗎?太平公主為什麽突然自己下了這個決定?
皇上驚訝道:“什麽?你要去蒲州?可是你從來沒去過那兒啊!”雖說是封地選的是富饒之地,可是都離京很遠。太平公主金尊玉貴,自然從來沒有去過封地。
太平說:“本來今天的事情,太平也很驚訝,卻沒料到太子妃因為我已經病的這麽重,導致沈屙難返,都說夫妻一體,妻急夫所急,恐怕太平也成了太子的心病。太平這才發現,三郎和臻兒往日對太平誤會頗多,才會弄成今天這樣,太平難辭其咎啊。”
她若是不這樣說,不及時自我檢討,恐怕以後皇上想起來,會把這件事怪在她頭上。畢竟人大都是同情弱者的,不論今天誰對誰錯,太子妃率先示弱,主動承認病了,一想起來她就是個病殃殃而且被禁足的形象,難免皇上心中天平不會歪向她。
皇上說:“無論是太平還是三郎,都是朕最珍惜的家人。人生不走回頭路,親情不留隔夜仇,朕希望通過這次教訓,你們從此誤會解開,共同匡扶朕治理大唐,不再有分歧,你怎麽會想到要走呢?”
太平說道:“這麽多年來,父母手足相繼離世。皇兄你就是我唯一的親人,我不僅視你為兄,更敬你如父。但是我知道,我的存在已經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,就算家人並非有意這樣想,卻架不住門下小人以及依附勢力的挑撥離間,只要我繼續呆在皇宮,他們就會繼續尋事生非,這個家就會永無寧日,太平不想拖皇兄的後腿,這才選擇離開。”
太子很想冷笑,太平公主所謂的小人根本不是指他手下的那些人吧,恐怕這指的就是他這個太子。他與太平公主對立已久,自然立刻就聽出來她的話外音。
皇上聽了這些卻十分難過,說:“太平你別這麽說。”
太平說:“太平不想家無寧日,更不想同室操戈,我可以做的唯有離群所居,退居封地,奏請皇兄恩準太平離宮!”
皇上毫不猶豫地說:“不可以!”
太平說:“我離開那些人就不會再制造事端,皇兄也不會左右為難。”
皇上說:“朕絕對不會允許你貿然離開!”
“皇兄!”
皇上激動地說:“不必再說了!你說過視我亦兄亦父,我又怎麽能舍得讓我唯一的親妹妹漂泊遠方!”
太平仍然不為所動:“你還是讓太平走吧,家和才能萬事興,皇宮更需要祥和之氣。”
皇上知道太平一向說得出做得到,緊緊的拉住她,生怕一個不註意她真的跑出宮到蒲州再也不回來。皇上認真的對太子說:“三郎,日後你要規行矩步,萬事不可以違背姑姑的意思,你們再也不能惹太平生氣,聽到了沒有?”
李隆基今日與太平公主的交鋒中已經一敗塗地,這個時候皇上有任何要求,他自然都要答應下來,就算皇上讓他日後萬事忍讓太平公主,他也無法反駁,只能不情不願的認了:“兒臣遵命。”
皇上說:“太平你聽到了,三郎保證再也不會與你作對。在朕有生之年,絕對不許你再提退居封地之事,這是聖旨!你要遵從。”
皇上都已經擺出皇上的身份下聖旨了,太平也只能妥協。太平公主不去看太子鐵青的臉色,也嚴肅認真地說:“謹遵聖命!”
皇上已經說出那樣的話了,在他有生之年絕對不會讓太平公主退居封地,那太子之前打的盤算便土崩瓦解,一切安排都是白忙活。不僅沒有趕走太平公主,反倒讓她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更牢。
皇上的態度之所以特別堅決,如此信重太平公主。與太平到來之後的經營有關,投靠她的人並非名槍執仗地在朝堂上擁護太平公主,而是把大多數勢力轉向暗處。所以在如今的朝堂上,公主的勢力不明顯卻紮根更深,難以動搖。
而且皇上登基以來,對她深為倚重。特別是在皇上對太子尤為失望的現在,皇上更不想太平公主離京,讓已經產生信任危機的太子一家獨大。
太平最後的這一招以退為進,可以說是發揮出了預想中的效果。
安仁殿門外面,離王和任三恕站在一起,兩人特地避開了旁人,低聲說著話,離王說:“太子的行事越來越匪夷所思,你是他的心腹大將,為什麽不勸著些,還助紂為虐,幫他做出戕害無辜的事兒!”
任三恕一貫的沒什麽表情:“離王殿下在說什麽,末將聽不懂。”
離王低吼:“你少給我裝糊塗!別以為我不知道,太子妃要演這出戲若是沒有你龍武軍幫忙她根本做不到這麽多事!是非不分,善惡不明,這還是我曾經認識的龍武君嗎!你還是我曾經認識的那個正值又講義氣的任三恕嗎?!”你給李隆基賣命賣的腦子都傻了?
離王見他死不吭聲,甚至連一句辯解的話都不說,更加失望。覺得也許不是他們變了,而是他曾經的認知太片面,他根本就沒有認清曾經與他共事的是些什麽人。太子也許有仁君的一面,更多的是為了得天下權柄不擇手段,任三恕對太子的確忠心耿耿,更多的卻是不辨是非的愚忠。
任三恕見到離王滿臉失望地離開,他也不太好受。離王是他曾經認可的兄弟,兩人可以兩肋插刀,可是現在卻偏偏站在了不同陣營,任三恕當然是有廉恥心,也是十分正直的,不過,太子說的對,t為了成大業,有的時候就要不擇手段。
太平公主的存在只會使政局紊亂,幹擾太子統一朝政大業,所以除掉她是勢在必行,無論用什麽方法。太子總是說,大唐已經經歷了幾場女禍,女人當政就是禍亂伊始,不能再有下一次了,所以有些事情任三恕做得無怨無悔。比如這次幫太子妃制造證據,還有把她綁縛起來,都是他帶著龍武軍出的手。
只可惜眾人忙活了這麽久,不但沒有達到趕走太平公主的目的,恐怕經過這次,皇上對太子也會有不滿。這番設計,可以說是完全搞砸了。
事情的後續就是太子帶著孫良娣搬離了安仁殿,太子妃卻閉宮不出,美其名曰說是要閉宮養病。這幕後的真相並沒有公開。
不過,宮裏最不缺的就是八卦。太子剛剛搬走,宮中就已經出了好幾個版本,事情的起因經過各不相同,唯一相同的就是太子妃從此要失寵了。
處理了外面的事情之後,太平關起門來處理自家事。
在她身前跪著的正是曾經的公主家令秦淮。
太平說:“金絲手帕是你拿給太子妃的。”太平用的並不是問句而是肯定局。
秦淮早在聽說太子妃禁足安仁殿之後就已經手足無措,知道事情要糟。此刻太平公主興師問罪到她頭上,後悔已經來不及了。正待分辨幾句,就聽到太平公主說:“本宮養你這麽多年,對你信任有加,也從未虧待過你,就算是養一條狗也養熟了,沒想到卻養出一只白眼兒狼。”
秦淮畢竟伺候多年,知道既然公主已經定了她的罪,辯解無用,一個勁兒的磕頭認錯,爭取寬大處理,想讓太平公主想起往日主仆的恩情,放開一馬:“秦淮知錯了,秦淮知錯了!請公主開恩,饒我一命。”
太平聲音毫無起伏地說:“本宮之前很多事情都是交由你去做,如何處理叛徒,你自然是加輕車熟路,你自己去領死吧。”
秦淮自然知道公主的規矩,背叛主人那只有死路一條,如果她痛快一點兒還能死的幹脆,禍不及家人,否則的話,若真惹得公主遷怒,等待她的就是生不如死,萬劫不覆,她所有在乎的都會化為烏有,消失於世上。
這個時候她才深切地後悔,不該受到蠱惑背叛公主。她沒想到跟在公主身邊多年,她的背叛公主連問都沒問原因,好像她是個無關緊要的人一樣。事實上,對公主來講,她的確也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。走了她一個,會有無數個忠心的奴才前赴後繼,要頂上她的位置。
而她曾經的那個位置,除了在公主面前,的確是要風得風,要雨得雨。她現在才想起來,自從公主把她放在宮外之後就已經對她疏遠了,枉她還在公主府作威作福,耍家令的威風,卻原來早就被公主放棄,恐怕在她的忠心動搖的瞬間就已經被公主察覺。
就算是十分艱難,秦淮自然還是選擇自己去領死這條路,雖然她心中一萬個不想死,卻知道兩相比較,這絕對是明智的選擇,至少可以死個痛快!
卻沒想到太平對等候在一旁的侍衛說:“淩遲之刑,叫上千秋殿以及公主府所有人去觀刑。”公主府是建有私牢和刑室的。
秦淮已經腿一軟暈了過去,太平卻想著不能浪費機會,雖然她自認千秋殿上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,卻不影響她適當的立立威,給眾人緊一緊,那樣下面的人才不會懈怠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